栏目分类

热点资讯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九游官方网站个人中心 > 新闻动态 > MatrixOne 云原生 HTAP 数据库:架构剖析与技术创新

MatrixOne 云原生 HTAP 数据库:架构剖析与技术创新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1:29    点击次数:148

在当今数字化时代,数据处理需求日益复杂,传统数据库架构逐渐难以满足多样化的业务场景。云原生 HTAP(Hybrid Transactional/Analytical Processing)数据库应运而生,成为数据库领域的研究热点。MatrixOne 作为一款致力于成为领先的分布式云原生 HTAP 数据库,其架构设计蕴含诸多创新点,值得深入探究。MatrixOne 由矩阵起源这家数据库创业公司打造,秉持 “超融合引擎、异构云原生、极致的性能” 理念,旨在打破数据边界,助力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,其开源特性也为开发者社区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。

云原生 HTAP 数据库面临着诸多挑战。例如,如何实现 Serverless 架构下的 No Rebalance,确保系统在动态调整资源时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;怎样做到高效的资源隔离,避免多租户环境下的相互干扰;TP(Transactional Processing)和 AP(Analytical Processing)存储是各备一份,还是共享,若共享,计算能否共用一份等问题,都需要在架构设计中妥善解决。

在存储架构方面,MatrixOne 涉及多种关键组件和技术。在 OLAP 场景下,采用解耦的计算存储架构,涉及 CN(Compute Node)、MetaStore、Transaction Manager 等组件,数据存储于 Shared Storage(如 S3)。而 OLTP 场景下,同样是解耦架构,包含 DN(Data Node)、Transaction Manager、Log Store 等,数据存储在 Shared Storage(Page Store)。这两种场景在 Metadata、存储介质(如 Page Store 与 S3)等方面存在差异 ,各有优劣。如 S3 作为共享存储,按容量计费成本较低,但延迟在 10ms 级别,Cache 对性能影响较大;Page Store 延迟低,支持随机写入且不收费,但需搭配计算节点,单价较高。事务处理是数据库的核心功能之一。MatrixOne 支持分布式事务,传统的标准 2PC(Two - Phase Commit)流程确保事务的原子性和一致性,但存在一定性能开销。在存算分离体系下,其进行了 1PC 优化,减少了通信开销,提高了事务处理效率。

数据更新方式也是 HTAP 数据库的关键技术点。常见的有 Merge On Read(MOR)和 Copy On Write(COW)。MOR 写入速度快,但查询损耗较大;COW 查询性能最优,但写入代价较大。MatrixOne 采用 Lakehouse 的 MOR 表和 COW 表,根据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方式平衡读写性能。此外,TAE(Transactional-Aware Engine)基于单一存储引擎的 HTAP 技术,通过 Block 语义上的 In-Place Update,牺牲部分写性能来优化读性能,成为主流的 HTAP 做法。

从整体架构演进来看,MatrixOne 经历了从 NewSQL 切换到云原生 Serverless 的过程,历时 4 个月,代码层面删除 30 万行,新增 20 万行,累计 50 万行代码。新架构包含 Computation layer、Transaction layer 等多个层次,支持多种功能,如用于分析、流处理、后台任务等的 CN 节点,以及 DN 节点、Log service、File service 等组件,适配多种存储介质,如 Local Disk、NFS、S3、HDFS 等。

MatrixOne 云原生 HTAP 数据库的架构设计在应对复杂数据处理需求上展现出诸多优势,但也面临着一些技术挑战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区的持续贡献,相信 MatrixOne 在未来能够为各类企业提供更高效、稳定的数据服务,推动数据库技术在云原生时代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。



Powered by 九游官方网站个人中心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